“世上千场梦,人间一笛风”。——说笛

笛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种乐器,在不同区域及文化中都一直存在,结构与音色也大同小异。

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笛子于2009年在德国出土,以天鹅骨和象牙为材料,大约在43000年前由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奥利尼亚克人制成。史学家认为吹奏笛子对这些人类祖先们相互间的联络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最早的笛子是河南出土的七孔贾湖骨笛。它由红冠鹤的胫骨钻孔雕成,迄今已有9000年历史。新石器时代人们用它吹出声音诱捕猎物或传递信息。这种笛子吹出的音符与后来的八音音阶非常相似。到了距今4000多年的黄帝时代,人们开始用黄河流域遍地生长的竹子制笛。竹子显然比鸟骨更容易得到,更便于制作,且振动性好,音色清脆。《史记》上有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虽说现代人常说“横吹笛子竖吹箫“,最早的笛子其实都是竖吹的,直到西元起始前夕(中国的秦汉交界间)才都转为横向吹奏。

图    

世上最早的笛子-距今43000年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笛子的功能渐渐从最初的诱猎和联络转化成抒情与娱乐。古代文人不仅亲身参与笛子的吹奏和欣赏,还在文学作品中大幅度描述赞美笛子。战国时代文学家宋玉曾做《笛赋》,写到能工巧匠从险峻的衡山上采来美竹制成竹笛,奏出的乐声忽慷慨,忽奔逸,或凄切,或悲壮,能“发久转,舒积郁”,达到抒情排郁的目的。东汉经学家马融“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见前人有“萧琴笙颂,唯笛独无“(注1),便以近两千字写下《长笛赋》。在他笔下,钟灵毓秀的奇竹生长在终南以北的悬崖之上,久集天地清鸣之声,又聚古人悲感之魂,经鲁班等巧士精心雕制,成为完美的乐器。于是王孙公子齐聚园庭,欣赏长笛等乐器合奏。笛声独奏时或如树木高耸清彻,又似丝帛缠绵不断,合奏时则宽容大度兼纳众声,与金石共鸣箫管齐音。无论尊卑美丑贤愚勇惧之人,乃至鱼鳖禽兽之类,听闻笛音无不欣喜踊跃,各得所愿,以致社风中和,百姓安居。较马融晚生几百年的五代画家顾闳中在他的《韩熙载夜宴图》里描绘南唐宰相韩熙载家里宴饮宾客的场面,其中“清吹“一段就画有五名吹笛与箫的女子。可知文人雅士中的音乐沙龙早已风行一时。

中国最早的贾湖骨笛-距今9000年

笛子属于木管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竹笛由一根竹管制成,去节后内膛中空,外呈圆柱形。管身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2个助音孔。从音色上笛子可分为曲笛(笛身较粗长,音色醇厚,音高较低,为南派多用),梆笛(笛身较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常用于北派),和中音笛(介于前二者之间)。笛子表现力相当丰富: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制造辽阔宽广的气氛;也能用婉转清丽的音符描绘出闲静优美的湖光山色。在节奏上,无论舒缓平和还是急促跳跃,它都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正如马融在《长笛赋》中所说,笛曲中兼收了难度不等的古曲成分,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注2),因此几千年来为雅俗共赏。现今社会上不乏能简单吹奏自得其乐的业余爱好者,同时也有若干技艺登峰造极的名家大师。上海的“笛王”陆春龄就是这样一位民乐前辈。

陆春龄先生出生在上海一个三轮车夫家庭。幼时家贫,小小年纪就要出去做工蹬三轮。弄堂里有个皮匠会多种乐器,七岁的春龄选学了竹笛,因为“小小竹笛清脆嘹亮,喜怒哀乐都可表达“。他天资聪颖,且勤奋刻苦,白天做工,晚上学笛,不久即进步神速。13岁时由学校老师推荐在一家商业电台上演奏,初露头角,17岁参加紫韵国乐社,20岁发起并成立国乐团。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创建上海民族乐团,成为专业独奏演员。他出访献演世界各国,享誉四方,被欧洲音乐评论家誉为中国的“魔笛”(magic flute)。在长达91年的笛艺生涯中,陆先生在笛乐表演,改编,创作和传授各方面精益求精,成为中国民乐领域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后以江南丝竹合奏,箫独奏等形式流行,经陆老改编后成为笛子十大名曲之一,也成了老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品,为此程十发还特地在陆老的一件玫瑰红长袍上画了个鹧鸪。乐曲开头的四个长音,从陆老先生嘴里吹出,显得格外圆润悠扬,立时将我带入旷远清幽的空山之中。下面一串颤音画出振翅欲飞的鹧鸪,随着轻盈飘忽的音符起落,时远时近或高或低地在我眼前翱翔。鹧鸪在绿树间上下穿跃,回头婉转低鸣,呼朋唤友,意趣盎然。曲终前是几个空灵飘渺的长音,原来鹧鸪们游兴已尽,扬头抖翅后翻腾扶摇而去,淡出视野…

“笛王”陆春龄先生

十多年前陆老先生应范德堡大学音乐学院之邀来纳城访问演出,与另外二位年逾耄耋但技艺不减当年的民乐大师一起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出神入化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可惜我没赶上这难得的机会。今天赶写此文之际,意外发现正是陆老仙去三年的祭日,“斯人已去笛音长留“。希望读者也能和我一样在前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留下的音像里,品味欣赏中华文化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瑰丽珍宝。

注1: 宋玉的《笛赋》有说是后人伪作的,所以马融不知有此文。另一可能是原文曾一时散失,到东汉以后才重被发现。

注2: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为古曲。前二难度较大,需要一定修养方能演奏;后二较易,为平民百姓传颂。

陆春龄先生演奏《鹧鸪飞》

作者:毕佳